六:上条辽太郎在大理的耕食与爱情

一 彩虹

  • 我在这里见过最多形状的彩虹。双彩虹、拱形的完整彩虹、彩虹尾巴。从一个村庄伸向另一个村庄,甚至能看清彩虹一截截显现的过程,上升或坠落的头绪。彩虹的尾巴最漂亮,有时是一小段,有时被裁成几段,孤立着。往往这个时候,天空已经黯淡了,暮色四合而来,只剩这一点凝固的颜色悬在天幕上,发出液态金属般的暖光,有留恋的意味。

  • 说起酿酒,做味噌和豆腐乳。他觉得,看不见的菌群在一段时间里相互影响,形成发酵食物特有的味道,这有点像人和人在彼此的气息里交往——我们带着各自的细菌生活,在某种契机下开始相处,说了什么或没说什么,是看不见的。如果你的工作是和看不见的东西打交道,就要祈祷神灵的帮助。

  • 这个人所希求的事物那么有限度?我对他好奇起来。作为一个弹琴卖艺的人,他是不是树立了过于清晰的自我?在他看来,连续三次接受同一个人的钱属于乞讨而非工作的回报。
  • 他希望去不同的地方,遇到喜欢且适合自己的就住下来,依靠劳动和服务换取免费的食物和住处,用做农业的方式随遇而安地生活几年。
  • 性格里面的力气太大了。
  • 他觉得她的心很干净、对人没有分别,而他常常会想这个人好、那个人不好。跟这样的人一同生活,对改变自己的心有帮助。

二 遍路

  • 六开始相信一些看不见也说不清的事,还有当中蕴含的力。六觉得人和他人、人和世界的“对话”变得微妙而重要。

  • 来喝我酿的酒,很特别的菌群,这是钱也买不到的味道。朋友间相互赠与的生活让他感觉富足,这是他想要的“对话”

三 炉边

  • 麻与日本传统生活有很深的关系
  • New Active Birth(《主动分娩》)
  • 阿雅喜欢热闹喜庆的生活,所以日本的、中国的、白族的节日,他们统统都过。

四 稻穗

  • 育种的办法很多。现在,许多农民会用药剂浸泡种子,给它们消毒。按照自然农法,不用刻意地消毒,只要让种子自然发育,挑出其中长得特别好看的稻米留下就行。六用盐水来筛选稻米种子,那些沉在水下的就是分量足的好种子。把种子放进六十摄氏度的水里浸泡十分钟,可以防止稻米生病;如果不害怕生病,直接种也行。接下来,用纱布把浸泡过盐水的种子包好,放进桶里,每天更换浸泡种子的水,给它们足够的氧气。其实有没有浸泡和消毒这一步都无所谓,做的话保险点,不做也是可以的。

  • 两分不到的地种了七八种蔬菜。

  • 六觉得给大葱喷洒农药的做法很多余,他种葱这么多年,几乎没见过什么虫子吃葱。

  • 早上收的菜最好,露水还在上面泛着光,油亮亮的。六喜欢冬天的菜,顶着霜白。冬天的菜是慢慢长熟的,经过昼夜温差的催化,吃起来特别甜。他说:冬天的菜不像夏天的菜那样不停喊着“我来了我来了”,它们很安静,没有那么多“我我我”。

  • 每天一个人干活时会想很多事,小时候的事、今天的事、昨天的事……如果昨天生气了,就想想为什么生气,那个让人生气的人是怎样的,试试理解不同的人,很有意思。

  • 无论你难过还是开心,每天太阳都会升起落下,月亮又升起。感受到自然的恩惠时最开心。六说。

五 即兴

  • 音乐和种子一样是要一直保留的
  • 共鸣是好的技术。

  • 他觉得,在嘻哈派对上,只有跳得好的人才能跳,大家已经决定了一种跳舞的方式。而在电子乐里跳舞的人更随意更自由,跳的舞也更奇怪更放松。有人躺在森林里,感觉自己还是在跳舞。六因此喜欢上这种音乐。

  • 六说,如果一个事情的概念太小了,就不太好玩,它应该是多义的,有很多机会,不同的人都可以感受到,也就有更多快乐。

  • 休息时,一人捧着一缸热茶,草丛里放着一首冲绳民谣,空间的形式好像被改变了。

  • 祭祀的音乐也有开心和寂寞。

  • 走在村子里,偶尔会听到白族人祭祀的音乐和诵经的声音。虽然语言不通,但六很容易就能分辨出什么是喜丧的音乐、什么是哀悼的声音。他说,他们的音乐有两种:一种是开心的,一种是寂寞的。年纪小的人死了,音乐是伤心的;年纪大的人死了,音乐是快乐的。日本的话,冲绳那边葬礼的音乐是快乐的,有唱歌也有三弦;本州的音乐就悲伤些,有人念佛经。南美洲那边,人死了有时也是开心的,人们唱歌喝酒。遇到什么样的事情都没关系,开心的、伤心的都是我们的感情。

  • 不只是耳朵听见的才是音乐,身体的其他部位也时刻能感知它。手指、皮肤感到的所有震动都会把人引向更高更深的精神世界里。六喜欢迪吉里杜管、蒙古的呼麦,它们模仿土地、海浪、狗吠、树叶摩擦和沙丘移动的声音,带来震动的感觉,你的精神由此去往更深的地方。

  • 六喜欢循环的声音。也许因为尘世中人对永恒的仰望只能借助这些无穷无尽的微小循环,一百遍一千遍地发出同一个音节,身体和意识领受这无望的震动,进去进去进到最里面去,但没有尽头还是没有尽头。忽然一个声音出现,啪一下打破所有的虚妄与撞击,换了一个新的空间——一个不一样的视界,更高的循环。

六 味噌

  • 发酵食物在空气里生长变化,催发各式各样的细菌,房间里浮动着很多有益菌,对健康有好处。

  • 人反叛的年限

也许每一代人反叛的都是上一代人建立的制度和传统,父母那一代反叛的东西经由六这一代的反叛又回来了。

  • 用一个问题去解决另一个问题,问题就会层出不穷。
  • 南瓜和萝卜可以一直种在同一个地方,而大部分蔬菜都需要更换不同的地方种植,否则它们释放的毒素会让土地越来越瘦。

  • 六每隔三年换一个地方轮种,让蔬菜和土地形成一种循环

  • 不过,人们总是要求食物的口味是不变的、熟悉的。

  • 但饮酒的乐趣正在于喝的是一口还活着的酒。

  • 如果你的工作对象是看不见的东西,就要祈祷神明保佑。做味噌面对的是看不见的菌群,所以需要神的保佑。

  • 在中亚,他遇到一位来自英国的年轻盲人旅行者。当时,北同在一道小瀑布下洗澡。之后,盲人问他:刚才那个裸露的人是不是你?北同好奇起来:你不是看不见吗?这时,盲人的向导从树丛里钻了出来。可爱的盲人旅行者想看世界,即使什么都看不见,也要雇一个向导跟着他满世界走,这也看看那也见见。


六说

  • 思考劳动

如果不想抱着赚钱的目的做事,我就需要学会不同的技能,掌握不一样的劳动方式。如果只能靠一件事情收钱,人就钻到钱眼里了,心就会很累,做的事也很乱。所以,我有很多事情要做,像种地、做吃的、按摩、做音乐,每一件都不以赚钱为目的。它们虽然看上去不同,但都是有联结的——我这个人的状态怎么样?我是一个怎样的人?我想给别人什么?

  • 所以我希望年轻时,碰上感兴趣的事就去学习,这样以后的人生就不害怕了。

  • 减轻压力的办法

我想告诉年轻人:去学更多的东西,看更大的世界,这样人生的压力不会太大。

  • 付费的重要:有公正的反馈

不能赚到钱,所有选择都归结到赚钱。

  • 收费是一个互相约束。不过也要看人,有的人即使免费给他东西,他仍然觉得自己有责任提醒你,但大部分人会因为免费而忘了自己的责任。

  • 食物是自然的恩惠,它们是自然给人吃的东西。

  • 害怕是活在自然里的人都会有的很自然的想法。

二 种子的秘密

  • 为了保险

没用却必须要买。这是现代农业的方式。

  • 如果每个农民都自己留种子,种子就会越来越习惯土地;如果不留种子,人们就会觉得种地很困难。
  • 如果我们想保留人的情感和天性,比如开心、伤心,还得吃自然的东西。

  • 我喜欢留种子还有个很小的原因:它们开花。

  • 留种子就是留住蔬菜和花朵的生命。男人和女人为什么要生孩子?道理是一样的。种子就像我的孩子,我喜欢它们、种下它们、照看它们,然后吃它们的果实。如果保留种子,生命就会延续和循环下去。这是我的本能。

  • 不需要种太多东西,不需要所有菜都自给自足,只要有一些用来交换就行。

  • 种稻很容易,只是得做很多事,比如育苗、栽秧、收割、晒干、打谷子……种蔬菜是撒了种子,等着收获就行。

  • 日本人说稻米能听到人的脚步声。每天去稻田里,稻米听到我们的声音会长得更好。平时除了引水灌溉,如果没有其他工作,我就去稻田里看看它们,跟它们说话。

  • 我觉得人应该一年去一次陌生的地方,进到陌生的事物里看看,调整自己去适应新环境,获得更好的想法。太习惯的生活、太熟悉的地方会妨碍你看到新东西,甚至会让想法退步。

三 季节和旅人

  • #长距离运输

没有菜市场意味着从事农业的人越来越少,本地的食物越来越少,来自外地的食物越来越多,大家就不得不吃很多身体不需要的东西。蔬菜最重要的是本地和当季,本地生长的菜符合本地人的身体需要。还有,长途运输的物流成本高,消耗的能源也多。

  • 大家越来越喜欢这种干净的食物,因为人们相信自己看得见的东西,不关心看不见的东西。

  • 番茄、土豆、茄子、青椒、辣椒、四季豆、毛豆、豆角、木耳菜、空心菜、秋葵、小葱、大葱、帝王菜、油菜、黄瓜、甜菜根、韭菜、南瓜、芋头、玉米、红薯……这些菜都是春天种,夏天和秋天就可以吃了。

  • 等大家不再把它当作生意就更好了。不用农药和化肥本来是很自然的事,什么时候变得那么稀罕了。

  • 我们往往做得太多,旧的问题解决了,新的问题又出现了,无穷无尽。在自然农法里,事情很简单:能种或不能种。长不大的就不要种,不能种的就不要吃,因为那是身体不需要的。

四 事物,或幻想

  • 细菌是看不见的东西,但我相信它能帮忙解决一些问题,不止是空气,还有每个人的感觉、气息。我愿意推荐大家做些发酵食物。

  • 日本人说的“百姓”是可以做一百件事情的人。

  • 有了责任也能过自由的生活,而且更好玩、更幸福。

  • #收到的不同腊肠

因为不同的人身上带着不同的菌,存放在哪里、在哪里曝光也会影响口味。

  • 懂得自然是无穷变化的,人就会接受不同口味的食物。他们可能会说:这个味道不错,不过我更喜欢上次的。如果能接受自然的变化,生活会更有趣。
  • 多数人都是用牛奶做酸奶,却不知道豆浆也能做酸奶。这种酸奶做起来很简单:在一斤豆浆中放入十五到二十粒稻米,然后盖上一层纱布,把它放置在二十摄氏度左右的地方。稻米壳自带乳酸菌,所以用它来做酸奶。夏天时发酵一两天就可以,冬天需要更久些。有一点很关键,你得了解某种食物在发酵过程中是否需要空气:需要空气的就给它蒙上纱布,注意不要让水滴进去;不需要空气的,就盖上盖子密封起来。

五 我们的天性

  • 我有孩子了,所以要活得更好玩。
  • 因为担忧而去过一成不变的稳定生活,幸福感会越来越少。
  • 如果我活得开心,就有机会给别人幸福。所以,我不想放弃自己的活法。

  • 当作物还是小苗时,我管得多一些,比如杂草长得太盛,就除掉一些。作物有自己的力量,不用管太多,不然它们的生命力就丢了。带孩子也是一样,我会帮助一点点,但不会太操心。他们有自己的生命,需要自己成长。

01想去柴米多驻地怎么办

此时麦麦抛下一句,“我讨厌农场了,农场把我的女友抢走了,我好无力🤕️”,便去睡觉了。当然在此之前麦麦并不是如此。

-“如果我去农场怎么办呢,周末?”

-“那我去找别人玩。失去了周末女友。要好多周末见不到01了。无力感。”

-“我也难受了。擅自做决定确实很不好。但我很想去呜。”

-“热一热你就不会想去了。偶尔去一次确实不错。”

-“如果连续一个月都只能工作日晚上匆匆见面,这感觉是不是也很糟糕?”

-“我想想就难受。你别去了。我已经难受了。”(沉默了会儿)“撤回撤回,拒绝爹味说教。”

我想,麦麦一定会支持我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的。只是还没有料到代价是失去周末女友。我准备了一封信。


💌

最爱的麦麦,

你好哇!当你看到这封信时,我已经在回上海的高铁上,你也已经起床啦。希望你已经不再为农场的事情感到沮丧。

我回顾了一下之前袒露的信息,发现缺失了一些关键的。比如,我去农场的目的是什么(在去之前说这些可能会为时过早,和现实可能相差甚远)。目的可能是——换个环境,真种出点食物,或者单纯地吃很多顿柴米多。只是在此之前我发现可持续性饮食已经太频繁地出现在生活中,而我还不知道它们从哪里来。光靠刚刚的目的,撑不起我那么大的兴趣,其实心里有个久远的愿望:希望终有一天我可以知道怎么种外婆家后面的那块田!

记得疫情期间我想吃大蒜,外公带我去田里认大蒜,结果只是蒜叶,大家叹,“01想吃的是蒜头!”。从外婆家拿回一些鸡蛋、青菜和土鸡总是一桩幸福的事。但外婆不会永远能下地,妈妈对农事一无所知,我却好想种些什么。当然啦,这个念头是极容易被打消的,只要在炎热的夏天往返几次农场,我可能就没有了兴致;也许和可馨姐妹聊一聊嘉定牧场每周要干的活,我连去都不去了。不去也有不去的好,比如和麦麦一起过周末。去也会有去的好,比如我可以像外婆给我食物一样,给麦麦一点食物。

当然这些只是设想,重要的是行动起来。即便行动很快放弃,至少也迈开过。

不过,确实有一些现实的问题亟待解决。如果每周末去农场,我和麦麦会怎么度过周末呢?这些见面再一起讨论吧,也许根本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困难喔!

爱你的01(今天见啦 扑——

2021/7/27

渔业阴谋

观影记录📝

  • 纪录片中给出的比例是 46%,46% 的海洋垃圾来自于渔网渔具,而不是文宣中经常出现的塑料吸管,塑料吸管只占所有塑料废品的 0.03%。
  • 为什么海洋组织和协会的网站没有人提及渔网渔具呢,这背后又夹杂着复杂的商业利益,就像那些认证的永续渔业标签(MSC认证),发的标签越多,机构的收益也就越多。80%收入来自于卖认证。至于如何判定捕捞的过程是可持续的?——没有办法。
  • dophin safe(保证你所吃到的海产在捕捞和生产过程中都没有伤害海豚)的认证效力也是很弱。因为渔民出海之后你也不知道他到底有没有伤害海豚,随机派出的观察员也会收受贿赂。更有甚之,会有涉及到非法捕捞的观察员被黑社会犯罪组织枪杀。
  • 商业捕捞对海洋生物带来的主要危害,是因为“意外性捕获”,即在捕捞过程中意外捕捞到“海龟,鲨鱼,鲸鱼”这种非目标性鱼类。这种行为很容易导致上述鱼类在被重新扔进海里时已经死亡。鲨鱼鲸鱼这类海洋顶级食物链的角色消失,会导致整个海洋生物链崩溃。
  • 人类吃鱼肉的主要原因,除了可以提供高质量蛋白质,还因为鱼类还有很多欧米伽三脂肪酸。但实际上欧米伽三脂肪酸来源于海洋藻类。 鱼类生物体内的重金属(汞等)、化学农药(六甲苯,二恶英等)、微塑料等由于生物富集作用,浓度越来越高。
  • 日本人商业捕鱼最发达,比如全球第一玛鲁哈日鲁。蓝鳍金枪鱼已经被吃剩下3%了,快濒危了,其中40%是日本三菱捕捞的。日本人给自己杀海豚找了个理由:海豚多了会把自己要捕捞的鱼都吃光。(参见海豚湾)

(以上是摘录他人短评,复述片子里讲到的事实;但片子里最大的问题是数据没有来源和统计方法。)

  • 渔船不是船,是武器。

  • 用渔网打捞鱼,无异于用推土机碾平森林。

其他

我在海边,躺在床上看完了这部纪录片。片子里说保护海洋的最好办法就是不吃海鲜,但此时是我在滨海小镇生活的第三天,已经吃完好几顿海鲜,并且沉迷于海鲜滋味。对不起,我抗拒不了吃海鲜!就像片子里的普通人一样,我能做的,不过是带着自带杯买咖啡,以及尽可能少地点外卖。但我对海洋、大气、生物多样性这些复杂又单义的对象,到底应该如何共情呢?

可能还是得靠吃进肚子里的海鲜(作为食物)。那天我们吃了一条河鳗,人们推着桌上的餐盘,转一个角度,就被一个人夹进口中。它的肉自带奶香,软软糯糯。「感觉它死前很幸福。」「我也有这种感觉。」吃过的人们这样谈论它。

喔,可以从舌尖感受其生命力(是否健康和幸福)

秋风一吹,大闸蟹就橙红橙红地上了桌;夏日晚蝉,小龙虾眨巴眨巴地浸油手套;某个再日常不过的晚上,爸爸烧饭,烧了味道十年如一日的煎带鱼和红烧鲳鱼。想一辈子吃到味道不变的这些鱼虾蟹吗?为了实现这个愿望,我会去关心它们的生存环境。

最大的小小农场

观影记录📝

  • 遇到一个问题,不一定要解决产生问题的主体。而是引入新的解决方,让它们自然反应。譬如蜗牛啃叶,苍蝇生蛆,地鼠啃根,可以让鸭吃蜗牛,鸡吃蛆虫,郊狼捕地鼠,善用一物降一物,麻烦事变好事。
  • 做农民真难喔!既要关注大环境问题(土壤、水源、气候),又要关注小环境问题(微生物、菌群、病原);看天上(鸟类、天气)、地上(动物、植物),还要看不到的地下(虫、鼠、蛇);七年过去,农场终于繁茂,但可能隔壁火山一个不小心的喷射就把农场给烧了,这时只能向风祷告。
  • 农场主背负着巨大的责任,肩挑太多生命。「身怀使命的有机体」
  • 既是生机盎然,也是危机四伏。
  • 避免使用「害虫」这类词,不必先安上对立面。
  • 官网:http://www.biggestlittlefarmmovie.com/

其他

城市里的人,离土地太远而可以选择的食物太多,面对自然,总是多了点人定胜天的信念。这几年的极端天气和天灾人祸频发,(显然)人类建筑出的秩序和日常就是这样不堪一击。然后我想,从事农业会怎么样呢?会更安心吗?更有掌控感?更稳定吗?结果每一年都有不一样的困难:即便你已经把该做的都做了,对自然界释放了最大程度的善意和敬意,人们依然、依然、太渺小而握不住任何东西。握不住,但是可以拥抱。